据媒体报道,由新加坡杜克大学领导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名为“Anti-IL-11”的药物。这种药物通过抑制与加速衰老相关的炎症因子IL-11,不仅延长了实验小鼠的寿命,还显著改善了其健康状况。
在小鼠实验中,Anti-IL-11药物不仅有效延长了小鼠的寿命,还降低了其患癌风险,改善了视力和肌肉功能。目前,科学家们正积极开展人体试验,期待这种药物能为未来的抗衰老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。
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,联合国发布的《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:结果摘要》报告指出,2024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3.3岁。预计到本世纪70年代末,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2亿,超过18岁以下人口的数量。这一趋势使得抗衰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。
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调控寿命的关键信号机制,如ERK、STK11、AMPK、mTORC1及IGF1-胰岛素模块等。这些机制在衰老过程中往往受到干扰,导致线粒体功能衰退、炎症反应加剧及细胞老化等现象。其中,慢性无菌性炎症作为衰老的重要推手,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。尤其是IL-6等细胞因子的异常激活,以及NF-κB和JAK-STAT3等促炎信号通路,均在衰老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针对这些通路的干预策略,如JAK抑制剂,已经展示出缓解年龄相关功能退化的潜力。
研究团队特别关注到IL-11这一炎症因子在小鼠体内随年龄增长而上调,并通过调控ERK-AMPK-mTORC1信号通路,对细胞、组织及整个机体的衰老过程产生深远影响。动物模型和老年人群体中的研究均表明,IL-11表达上调与衰老密切相关,这强化了其作为抗衰老治疗靶点的潜力。
为了验证这一理论,研究团队在小鼠中实施了Anti-IL-11抗体治疗。结果显示,在相当于人类55岁高龄的老年小鼠中,经过25周的治疗,这些小鼠的新陈代谢和肌肉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,衰老生物标志物减少,身体虚弱状况得到缓解。雄性小鼠的寿命延长了22.4%,雌性延长了25%,平均延长了24.9%。这些显著的成果为Anti-IL-11药物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前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尽管研究团队对目前的成果持谨慎态度,强调这些发现主要基于小鼠模型,其在人类中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,但值得庆幸的是,一项针对肺部疾病的Anti-IL-11早期临床试验正在紧张进行中。这有望为揭示IL-11抑制在老年人衰老病理中的作用提供宝贵数据,推动抗衰老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