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科技先知道 » 其他综合 » 新能源 » 中国科学院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,展望2026年实现量产

中国科学院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,展望2026年实现量产

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最近宣布,在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,特别是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生产技术上实现了关键突破。该技术被视为电动汽车电池的未来,因其更高的安全性、稳定性和能量密度,能有效解决传统液态电池易燃、易爆及寿命短的问题。

中国科学院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,展望2026年实现量产

青岛所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硫化物软包电池的多层叠片技术,这种电池在经历300次充放电循环后,其性能几乎无衰减,显示出极佳的耐久性。

研究所目前正加快研发进程,计划到2026年开始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批量生产。此外,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条小型试验生产线,并已研发出一种高电压、长寿命的全固态软包锂离子电池。这款电池在1000次循环测试后,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2%,现正进一步进行4C倍率放电能力的测试,以达到丰田设定的1500次循环、80%容量保持的行业标准。

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走在了国际前沿,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科技先知道 » 中国科学院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,展望2026年实现量产

相关文章

My title